詩賦海州(連云港)------和蔡景繁海州石室
芙蓉仙人舊游處,蒼藤翠壁初無路。
戲?qū)⑻液斯S泥,石間散擲如風(fēng)雨。
坐令空山出錦繡,倚天照?;o數(shù)。
花間石室可容車,流蘇寶蓋窺靈宇。
何年霹靂起神物,玉棺飛出王喬墓。
當(dāng)時醉臥動千日,至今石縫余糟醑。
仙人一去五十年,花老室空誰作主。
手植數(shù)松今偃蓋,蒼髯白甲低瓊戶。
我來取酒酹先生,后車仍載胡琴女。
一聲冰鐵散巖谷,海為瀾翻松為舞。
爾來心賞復(fù)何人,持節(jié)中郎醉無伍。
獨臨斷岸呼日出,紅波碧巘相吞吐。
徑尋我語覓余聲,拄杖彭鏗叩銅鼓。
長篇小字遠(yuǎn)相寄,一唱三嘆神凄楚。
江風(fēng)海雨入牙頰,似聽石室胡琴語。
我今老病不出門,海山巖洞知何許。
門外桃花自開落,床頭酒甕生塵土。
前年開閣放柳枝,今年洗心參佛祖。
夢中舊事時一笑,坐覺俯仰成今古。
愿君不用刻此詩,東海桑田真旦暮。
------《蘇東坡集》前集卷十三
【作者簡介】
蘇軾(1037-1101),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屬四川)人。宋仁宗嘉祐二年(1057)進(jìn)士。英宗時為直史館。神宗熙寧時,上書論王安石新法不便,自請出外,通判杭州。移知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。元豐三年因"烏臺詩案"貶黃州。后移汝州,知登州。哲宗時召還,為
翰林學(xué)士,端明殿侍讀學(xué)士,歷知杭州、潁州、揚州,官至禮部尚書。紹圣中,又貶謫惠州、儋州,赦還,明年卒于常州。謚文忠。軾文章縱橫奔放,為"唐宋八大家"之一;詩風(fēng)飄逸清雄,詞開豪放一派,書畫亦有大名。與父洵、弟轍合稱"三蘇"。當(dāng)時黃庭堅、秦觀、張耒、晁補之、陳師道等皆與交往,為一代文豪。有《東坡七集》傳世。
【導(dǎo)讀】
東坡此詩是首唱和詩,約作于宋神宗元豐七年(1084)離開黃州移汝州時。軾在黃州有《與蔡景繁》書云∶"朐山臨海石室,信如所諭。前某嘗攜家一游,時家有胡琴婢,就室中作《濩索》、《涼州》,凜然有冰車鐵馬之聲。婢去久矣!因公復(fù)起一念∶若果游此,當(dāng)有新篇。果爾者,亦當(dāng)破戒奉和也。"又一書云∶"海上奇觀,恨不與公同游。東??h(按∶此指郁州,即云臺山)一帆可到,聞益奇瑋,曩恨不一往也。公常往否?大篇或可追賦,果寄示,幸甚幸甚!"(《蘇東坡集續(xù)集·十一書簡卷五》)據(jù)此可知,軾在景繁之前曾游過石室(時在熙寧七年底知密州過海州時),并命胡琴女在石室中彈奏琵琶。景繁游石室在軾之后,故軾在寫和詩時追憶了曾親游石室的經(jīng)歷。
蔡景繁,名延禧,臨川人,嘉祐進(jìn)士,知雩都縣,擢監(jiān)察御史,出為淮南轉(zhuǎn)連使,置司楚州(今江蘇淮安),當(dāng)于此時督察海州而游石棚山石室,有《海州石室》詩寄軾,軾即以此詩奉和。海州石室,指朐山東北坡石棚山之石棚,因有巨石復(fù)壓巖石為棚,故名。詩端所云"芙蓉仙人",蘇軾自注∶"石曼卿也。"歐陽修《六一詩話》∶"石曼卿通判海州,以山嶺高峻,人路不通,了無花卉點綴映照,使人以黃泥裹桃核為彈,擲于山嶺之上,一、二歲間花發(fā)滿山,爛如錦繡。"當(dāng)時石曼卿常來此山石棚讀書,至今山中尚有"石曼卿讀書處"六個斗大隸字刻于峭壁之上。傳說石曼卿死后,作了芙蓉城主,軾因呼之為"芙蓉仙人。"
軾之此詩,開頭十二句回憶前輩大詩人、大書法家石曼卿當(dāng)年在石棚山彈核成林的逸事佳話;接著八句描繪五十年后自己來游石棚、胡琴女于石室彈奏琵琶的難忘情景;以下十句以近來"持節(jié)中郎"蔡君獨游石室、以詩相寄而撩起的唱嘆遐想;最后十句以往事如夢、世事滄桑的遲暮浩嘆作結(jié),表達(dá)了詩人神馳石室、政治失意的無奈情懷。思濤奔涌,奇象紛呈,一唱三嘆,格調(diào)清雄,不愧為一代大手筆的杰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