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里城外玉帶河
連云港海州玉帶河原是貫穿城里城外的一條通道,城里的玉帶河歷史較早,自水關(guān)門經(jīng)市橋通到鼓樓下的利汪崖,在市橋舊有泊船處,鼓樓下邊有老碼頭。而海州城外的玉帶河則是一條年輕的河流,它是一九五六年才開挖出來的,與原來淤塞塵封的玉帶河不是一個概念。
原先的玉帶河是從薔薇河下游流向海州城內(nèi)的條港汊。宋冉詠海州詩"波濤起天末,舟楫滿城隅","潮間日吐吞,蜃氣時明滅"。這是描繪宋代海州里水碼頭—派繁榮景象的畫面,這說明宋代時城里確有水碼頭,這種情況一直延續(xù)到明末清初。明張朝瑞寫《海州新城記》;"余觀海城之外為池,池三面皆距離高陵,北陵一周,東南陵各二周,延袤不斷,若天作之環(huán)城者,池通海潮,由水門直貫城內(nèi),此城之大觀也。"這樣,玉帶河也包括了城外的護城河。方志上把玉帶河稱為"一州氣脈之所系"。在沒有汽車、火車之前,河道是運輸?shù)拇髣用},海州衙門在鼓樓以上,東邊是海灣,南邊有大山隔阻;惟玉帶自薔薇河分出,經(jīng)市橋靜靜地流向鼓樓下馬家汪(利汪崖),小型客船泊于"大堂"門前,好比是汽車站設(shè)在家門口。這條在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還不斷疏浚的玉帶河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成了斷續(xù)的一串水塘。
從清中葉以后,大一點的船只就不能從水關(guān)門進城,玉帶河指溝通西邊薔薇河與東邊鹽河之間的一段水流,"在城東門外,舊有石渡(即甲子橋前)狹小不能通舟……"嘉慶九年(公元 1804年),開甲子河,拓建兩石壁,以巨木為橋,上列經(jīng)欄,舟由橋下歸塢,知州唐仲冕題橋名于碑。這塊碑至今仍在海州東門外,糧草給養(yǎng)改從甲子河由東門進入。后來的幾十年,玉帶河成為錦屏山北麓的一條排水通道,水不深,也就是兩米左右,春夏發(fā)大水時,水深有四米左右。新開挖出來的玉帶河長 4.8公里,現(xiàn)作為新海發(fā)電有限公司的源源不斷的冷卻水源。
今天的玉帶河像一條綠色的絹帶自由地撒在廣袤的田野上,它東通運鹽河,西接薔薇河,中間有電廠閘等定時啟閉,是新浦、海州和東海縣東部地區(qū)一條水上通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