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云港名人傳說---孔子望海
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古代海州是郯子國的屬地。據(jù)《左傳》記載和明代海州刺史張峰考證,魯昭公十七年(公元前 525年)秋,孔子"問官于郯"時,曾至海州城東五里處登上朐陽山觀望大海,遂"世傳其山為孔望山"。
連云港旅游景區(qū)孔望山現(xiàn)存有1400 多年歷史的龍洞庵,有早于敦煌石窟約 200年的摩崖造像和圓雕石刻大象、石雕大蟾蜍等漢代藝術(shù)珍品以及歷代名人的題刻。
兩千四百多年前,孔夫子領(lǐng)著子路、子貢、顏淵等幾個門生,周游列國,傳道講學(xué)。在到郯子國(今山東郯城)訪問官制禮儀的時候,聽說近邊的海州山海壯麗,非常向往、就奔這兒來了。
師徒數(shù)人坐著車子,這一天來到了海州地面。時近響午,天氣燥熱,忽聽得"轟隆……嘩啦"的響聲,孔夫子打了個愣兒,忙叫子路停車。子路問∶"老師,有什么吩咐?"孔夫子說∶"你聽呵!山那邊轟隆嘩啦,又打雷,又下雨,你怎么還一個勁往山前趕車呢?快點兒找個地方落腳,免得挨雨淋哪!"子路趕緊勒住韁繩,停下馬車。子貢"噗嗤"一聲笑了,說∶"老師,山那邊并沒有下雨呀!'孔夫子說∶"沒下雨怎么會有雷雨之聲?"子貢說∶"老師有所不知。我曾到此地做過珠寶買賣,對這塊兒的地理情形知道一些。你看,前面那座小山叫朐陽山,山那邊是大?!?quot;
孔夫子生活在山東曲阜,游歷過的幾個國家也都在山野平原,他一直沒有見過什么大海。眼下子貢提到"大海"二字,孔夫子覺得新鮮,問道∶""大海是什么樣子呢?"子貢說∶"大海呀,無風(fēng)三尺浪,有風(fēng)浪滔天。那轟隆嘩啦聲音,本是驚濤拍岸,而不是……"說到這兒,子貢見孔夫子臉色有點發(fā)紅,忙把話頭一轉(zhuǎn),說∶"老師,咱們到山上逛逛,一來觀賞大海,二來避暑乘涼,不亦樂乎?"孔夫子連連點頭,說∶"上去看看!"當(dāng)即吩咐子路,把馬車趕到山下。子貢在前,孔夫子隨后,子路、顏淵等門生也都跟著登山。孔夫子鼓起勁頭攀到山頂,向東一看,喲!只見天連水,水連天,波浪滔滔望不到邊,好大的海,好多的水呀!孔夫子連連感嘆,說∶"海矣,海矣!我一輩子奔波,要'克已復(fù)禮'。如果再沒有人用我的主張,子貢啊,我們就乘木排到海外去吧!"海矣'這話,傳得久了,成了海州地方的一條歇后語∶"孔夫子觀潮-—海了。"海了,變?yōu)闆]有或不成了的意思。孔夫子爬山爬累了,覺得喉嚨發(fā)干,渴得難受,便對顏淵說∶"你到山下去,舀點兒海水來解解渴。""是。"顏淵解下隨身攜帶的飲瓢,剛要下山,忽聽背后有人放聲大笑∶"哈哈哈哈……!"顏淵愣住了,孔夫子更覺奇怪。轉(zhuǎn)臉一看,嘿!一個黝黑的老漁民,好魁偉,好精神,左手提魚網(wǎng),右手拿魚叉,背著魚簍,腰系葫蘆,沖著孔夫子和顏淵直笑??追蜃訂柕馈?quot;老兄弟,你笑什么呀?"老漁民說∶"你們幾位是外鄉(xiāng)人吧?要知海中事,須問打漁人,可不能冒失呀!那海水,又咸,又腥,又澀,又苦,不能喝,一喝就會鬧肚子!"打腰間解下盛水的葫蘆,說里面是玉帶河的淡水,遞給孔夫子解渴。
孔夫子又慚愧,又感激,捧起小葫蘆喝了幾口,感到心里涼爽痛快,正要向老漁民道謝,天空中忽然電閃雷鳴,狂風(fēng)暴雨陡地?fù)淞诉^來。子路大聲叫喊;"糟了糟了,到哪兒躲雨呵!"老漁民說∶"莫慌,跟我來!"把他們領(lǐng)進(jìn)一個山洞。這山洞叫龍洞,面對著大海,是老漁民藏魚落腳的地方??追蜃佑X得洞里有點兒悶,便走到洞口,觀賞雨中的海景,看著看著,詩興大發(fā),吟誦起來∶
"風(fēng)吹海水------千層浪,雨打沙灘------萬點坑。"老漁民聽了這兩句詩,忙道∶"先生,你說的不對呀!"孔夫子問∶"怎么不對呢?"老漁民說∶"千層浪','萬點坑',皆不妥當(dāng)。難道海浪整頭整腦只有千層,沙坑不多不少正好萬點?先生你數(shù)過嗎?"孔夫子以為老漁民是在故意抬扛,反問道∶"你說,怎樣才合適呢?"老漁民說∶"我生在海邊,長在海上,時常唱些漁歌。歌也罷,詩也罷,雖說不必真魚真蝦,字字實在,可也得合情合理,句句傳神。依我看,你那兩句應(yīng)當(dāng)改改。"孔夫子沒想到漁民也懂詩理,有心聽聽高見,急忙問道∶"老兄弟,你看怎么改呢?"老漁民說∶"最好改成這樣∶'風(fēng)吹海水層層浪,雨打沙灘點點坑。"浪層層,坑點點,數(shù)也數(shù)不清,這才合乎情理,對不?"
孔夫子一聽,心服口服,正想稱贊幾句,不料子路在一旁來了火,沖著老漁民說∶"哎哎,圣人做詩,怎能亂改?你懂個什么!"這話太嗆人了!老漁民厲聲問道∶"誰是圣人?"子路指著孔夫子說∶"遠(yuǎn)在天邊,近在眼前。這就是孔夫子孔圣人!"孔夫子喝道∶"子路!不可傲慢!休得無禮!"老漁民拍著子路的肩膀,說∶"小伙子!對圣人,俺敬佩,可你也不能拿'圣人'嚇唬人呀!圣人有圣人的見識,可也不見得樣樣比別人高明。比方說,這魚怎么打法,你們會嗎?"一句話,把子路問了個倒憋氣。他想說會,可自己確實沒有打過魚,說不會,又怕丟了面子。想了想,便把胸脯一挺說∶"打魚誰不會,拿根棍,往水里狠狠地打就是了!""哈哈哈哈……!"老漁民笑得前仰后合,說了聲∶"請看!"飛身奔下山,跳上漁船,撒開魚網(wǎng),揮舞魚叉,使出打魚的招數(shù)來。
孔夫子看著老漁民熟練的打魚動作,想著老漁民談海水、改詩句、議"圣人"、責(zé)子路的情形,猛然間發(fā)覺自己的言論出了個大岔子,于是把門生招攏在一起,嚴(yán)肅說道∶"為師以前對你們講過'生而知之',這話錯啦!大家要記住∶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!"說罷,順口吟出小詩一首;"登山望滄海,茅塞豁然開。圣賢若有錯,即改莫徘徊!"
只因這么個傳說,加上早先人們尊孔崇圣,后來朐陽山就改叫孔望山了。
姜 威 搜集整理